鲍威尔释放审慎信号:美联储决策锚定数据,7月降息存悬念
在辛特拉央行论坛上,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重申货币政策将以数据为核心,审慎评估关税等政策对通胀的潜在冲击。这一表态既是对特朗普此前施压降息的回应,也为市场勾勒出美联储后续决策的逻辑框架:经济数据而非外部压力,将成为政策调整的关键变量。
数据驱动:暂避降息与通胀不确定性的博弈
鲍威尔强调,美国经济当前韧性显著——增长稳健、失业率维持历史低位,尚未显现因货币政策过紧而承压的迹象。但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已推高通胀预期,这成为美联储自去年12月暂停降息的主因。回顾政策轨迹,2024年9月启动的降息周期累计下调100个基点,指标利率现处于4.25%-4.5%区间,但通胀预测的上修迫使美联储暂缓行动,以“等待时间观察影响”。
7月降息:市场预期在数据波动中摇摆
尽管鲍威尔未排除7月29-30日会议降息的可能,但“取决于数据演变”的表述让市场预期反复调整。此前,瑞迅银行7月降息概率因职位空缺数据超预期从四分之一回落至五分之一,而即将公布的6月就业报告与通胀数据,将成为判断政策转向的关键窗口。美联储官员普遍预计今年晚些时候降息,但时点严格绑定通胀走势与就业市场韧性。
双重使命下的平衡:通胀与就业的两难
美联储正面临复杂局面:若关税持续推高通胀,同时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压制企业投资,可能引发失业率与通胀率“双升”的困境。鲍威尔坦言,这种矛盾要求央行在物价稳定与就业最大化之间精准权衡。目前经济基本面的韧性为政策观察提供了缓冲空间,但一旦通胀超预期或就业市场疲软,降息节奏可能加快。
捍卫独立性:回应政治压力的明确立场
针对特朗普多次批评美联储“降息迟缓”,鲍威尔在论坛上掷地有声:美联储“百分百专注于通胀和就业目标”,政策制定不受政治干扰。他强调,央行使命是服务全体美国人的宏观经济稳定,独立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石。这一表态不仅获得欧洲央行等同行的认同,也为美联储在政治博弈中划出清晰边界。
全球视角:央行政策协调的现实需求
作为全球央行交流的重要平台,辛特拉论坛上鲍威尔的发言兼具国内与国际信号意义。在贸易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,美联储与其他央行的互动凸显了全球货币政策协调的必要性——既需应对本土经济变量,也需兼顾跨境政策溢出效应。